伴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急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感受到互联网作为一个时代已经到来。未来,不会有互联网企业与传统企业之分,取而代之的,将是互联网思维与传统思维的较量与融合。借用科幻小说《三体》中的概念,用互联网思维来做离互联网最远的事情,就是在以“降维”的方式攻击低维文明,尚未动手,胜负已定。
什么是我所说的“互联网思维”呢?
互联网思维之一:功能成为标配,情感成为强需
工业时代的价值网崇尚科学,然而,工业时代发展至今,我们发现科技进步的速度与幸福感增长并不合乎比例,这印证了《创新者的窘境》中的公理——“技术进步的步伐要快于市场需求增长的速度”,并且“技术越进步,产品生命周期的更迭将越短”,逻辑推导到极致,产品周期会无限趋近于零,这也意味着功能体验已经没有最优,消费者对情感体验的需求超过对功能体验的需要,审美将代替科技成为互联网价值网最重要的性能属性。
产品的重要性前所未有,但产品优秀并不等同于技术领先。功能属性自然是产品的必需属性,但情感属性已然上升为优秀产品的标配。当我们心甘情愿为iPhone付出高价时,并不是因为它更丰富的功能,大多数人,仅仅是在为其出色的设计与体验带来的心动感买单。
互联网思维之二:中间成本趋零,二次打击盈利
进入互联网时代,信息成本大大缩减,“一切行业皆是媒体,一切内容皆是广告”。优秀的产品可以让企业直接连接用户,获知用户的确切需求,摆脱对广告、渠道以及库存的依赖,继而可以做到消除中间成本,以成本价销售商品,使商业模式更具黏性与竞争力。比如小米与特斯拉,通过社会化媒体接触用户,通过自有电商平台销售产品,并与用户形成有效互动,根据用户预订量分批生产产品,从而实现“零广告费、零库存、零渠道费”的成本结构,这对于传统厂商来说则不可想象。
而企业可以趁势让利给消费者与用户,以后续递延利润的方式来获得盈利。比如京东的实物销售毛利率趋近于零,但计划从在线金融获得70%的利润。从实物交易到在线金融,即为利润递延,意味着企业从工业时代以商品为中心转变为互联网时代以用户为中心,从经营实物转变为经营用户,用户成为零售商最重要的资产和变现的基础。
互联网思维之三:个人异端化,组织社群化
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是互联网价值网的第三大特征。瞬息万变、开放融合的互联网消解了中心,每个掌握终端的人都与互联网相连。在极致的逻辑推演中,社会分工越来越细,人与人的冗合度为零,即两个相同的个人,必有一个被淘汰。要生存,需要将才能发挥到极致,直至异端。所谓异端,虽与主流格格不入,但不容漠视。Facebook、谷歌、苹果、小米,在选才、用人的标准和方法上都极速趋向两极化:要么天才,要么狗屎,不杰出必须走人。
当个人走向异端化,才可能吸引追随者,从而形成组织的社群化。Netflix 最为核心的观念是:“你能为员工提供的最佳福利,是招募优秀的员工,让他们和最优秀的人一起工作。”优秀的互联网公司相信所需要的只是几个甚至一个顶尖的人才。因为一个顶尖的人才,会吸引一群水平相当的人,在此基础上,才有可能凝聚社群。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产品型社群
互联网时代的生存方式是什么?我叫它“产品型社群”。这是互联网时代社会组织的新特征,是家庭、企业之外的一种新的连接方式。产品型社群并非互联网文明下企业生存的唯一方式,但这条路径是目前已被验证且符合逻辑推演的一条路径。
去毛利率、去库存、去渠道、去营销、去管理,当这些独立的维度都降为零时,什么才是互联网时代最为重要的维度?产品与社群。
互联网时代最重要的是产品,它过去承载具体功能,现在承载趣味与情感。当企业能够用优秀的产品连接用户、粉丝群体,经营自身的产品社群,做到营销和产品合一、粉丝和用户合一时,那么就未必要通过产品直接盈利。互联网时代的企业需要更多地接触用户、粉丝与市场,因此它的组织形式也注定更为扁平,将实现管理和产品合一、内部和外部合一。
小米、特斯拉、微信、滴滴打车、黄太吉煎饼、雕爷牛腩、KaKaoTalk、WhatsApp、罗辑思维……它们并非毫无关联的特例,它们如此相似,其内核都是互联网思维。它们的出现宣告了一个时代的来临,一个降维化生存的时代,一个方生方死的时代,一个颠覆式生存的时代,一个超时空获取资源的时代,一个审美的时代,一个灵性回归的时代。
我们都是幸运儿,眼前的时代如此波澜壮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