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我开始重新思考一家公司的管理:目标从哪里来?如何寻找路径?资源怎么投?
读完《三体》,我总结了一句话:升维思考,降维打击。比别人更高的维度想清楚方向,执行的时候比别人更凶狠。
公司的好坏=战略×执行。
创业时常有一种错觉,靠执行力就能取胜。几个哥们很努力,大家很有经验,最牛叉的人,肯定没问题。这个话其实是错的。你绝对不是最好的人或最有经验的人。如果相同领域大公司跟你竞争,它有更强的资源招到比你更好的人。
然而,战略制定的重要性远远大于执行。我一直认为,带领普通部队也能打胜仗的才是名将。优秀的战略是在开战之前,就有七分胜算。
那么,如何才能制定一个好战略?我总结了一个战略三部曲。
先说战略第一步:预测。
预测就是找到大风口,做快乐的猪。过去,我们只是苦哈哈干活,相信书山有路勤为径,一去美国才发现,美国人工作那么悠闲,世界很多发明却都是他们干的。其实,本质上是因为我们的思维体系没有预测这一点。
怎么做预测,我认为有三点:
第一点是穿过未来看现在。我们需要站到一个更大的高度回看现在,用预测在大方向上的清晰,去极大地缓解你在执行方面的依赖。
第二点是不断仰视,空杯学习,相信现象即规律。不要看到别人强了,就觉得这个没什么了不起,那个也没什么了不起。要思考,滴滴为什么成长那么快,O2O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这么热,自己可以找到怎样的机会?
第三点是侦察兵模式,不断试错,用资源换机会。早期创业者唯一核心的资源就是时间,就是不断试错,不断获取经验值。当公司到一定规模,再派一些侦察兵,做一些方向性的小组化尝试。Clean Master这款产品就是一个四人小团队发现的。
预测的目标,是创造新市场,不要在过去的市场纠缠。如果现在让我重新走一次,两年前就不做PC了,直接杀入移动。我相信两年后的猎豹,移动会更强。
而在新的市场,你要边缘切入,追求垂直市场的第一,甚至垄断。不要去找竞争对手最核心的点打,这样最后会死得很惨。而只有“第一”才会被人记住。变成“第一”后,就可以从“第一”的位置往下切。
切,不是排山倒海进入。这样是进不去的。或者没有那样的资源。要先找破局点。
战略第二步:破局点。
你要思考,与大公司区别何在,破局点在哪。如果没有突进的点,跟其他所有平庸的公司没区别。
微信红包就是一个经典案例。腾讯3000多万的支付用户,与阿里巴巴一样的机会,持续投入多少年,多大的投入都打不动。后来出来一个微信红包,现在跟阿里的日均用户差不多了。春节当晚的峰值,几乎超过了阿里双11。当时马云写内部邮件说珍珠港偷袭,我认为不是珍珠港偷袭,而是八旗兵入关。即使坐拥百万雄兵,也抵不过一个尖锥一样的破局点,来回反复的冲击。
这就是破局点的作用。
这个破局点有多重要呢?从创业者的角度来说,这个点就是生死存亡之点。如果找不到这样的点,你就不可能切进去。
此外,破局点一定要配合大方向,配合整个大预测。因为这是一个单品带体系的时代。
苹果手机就是这样的破局点。通过手机这个点切下去,整个行业都被改造了。破局点的寻找,本质上是产品形态的需求。在产品形态和用户体验上,找到用户为王的那个点,可以把整个行业都掀掉。
找到这个破局点以后,不要有任何犹豫,一定要All in。
战略第三步:All in。
任何时候,资源永远稀缺,尤其是精力。一旦确认这个机会点,不要有任何犹豫。把所有资源投入到破局点上。想尽所有办法,努力到无能为力。
当时我们做Clean Master,投入了上百个工程师。有投资者问:我们的壁垒在哪里?我就说,这个星球很难找到一个200人的工程师团队,只做一个系统清理的APP。所有高管团队全部聚焦在Clean Master这条线。在APP的每个点上的投入,都比竞争对手强5到10倍。
除此之外,Clean Master在Google Play 上的用户评价,每一个我们都有专人回复。无论用户用阿拉伯、日语或英语,都有相应语言回复。回复以后就会变成意见,立刻改善产品。
后来我们加速商业化。资源的投入又上了一个新台阶。我们每天都开例会,在各种产品细节中寻找破局点。三个月内,收购了一家移动广告公司。买下他们所有的广告平台,全力以赴投资源。
互联网时代的公司,要把它想象成一辆高速列车。你的本质是做一个最快的火车头。当火车跑得足够快时,就可以“一招居高临下”,不断地挂更多的车厢。当业务不断向上长时,又会出现各种纠结痛苦,但最好的事情就是把火车头做得足够多,不断淘汰坏的车厢。
战略就是制造最好的火车头、淘汰坏车厢。